欢迎光临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今天是:
监督热线:010-63379766

公安检察当前位置:首页-公安检察

对做强社区警务助推“深耕善治”转型的思考

2024/7/18 9:22:26 来源:法治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唐红玉

本网讯(李佳芳 唐红玉):“深耕善治”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公安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社区警务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牵引,是基层公安机关做好“就地解决”文章,实现“派出所主防”战略的重要环节,要不断探索与基层融合发展模式,以“微创新”推动“大治理”,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在此,笔者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做强社区警务工作对于“深耕善治”的重要意义。

社区警务工作是派出所工作的延伸,是联系辖区群众与公安机关的纽带,是公安机关感知社会安全感的神经末稍,是维护辖区平安的基本力量。社区警务工作的深入与否,检验着公安机“深耕善治”转型的成色。

(一)社区警务工作是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生产、生活要求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把这些要素无缝链接起来。社区警务工作在实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是深刻感知矛盾纠纷源、治安要素管控、服务辖区群众、引导社区开展社区现代化治理,推动建强自治组织,创新自治活动,激发自治活力的重要力量,是密切群众同公安机关联系的桥梁,在充分调动辖区社会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发挥基础性的带动作用。

(二)社区警务工作是实现“就地解决”文章的关键一步。社区警务工作是落实党对公安工作方针政策、措施要求的“最后一米”,是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倾听群众诉求,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现“就地解决”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公安机关维护稳定、就近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只有让社区警务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转起来,脚踏实地、深耕细作,才可能对发生的突出治安隐患和群众的诉求见微知著,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应对。把“就地解决”文章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把“就地解决”文章做成、做好,才能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自己身边,安全就在自己身边。

(三)社区警务工作是落实“派出所主防”要求的制胜一招。社区警务工作,就是通过不间断的走访排查,深入到群众中间,及时发现处置各种治安隐患,及时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把群众的诉求就近就快解决。不断织密防的网,持续压挤犯罪空间,从而让群众感到更安全,进而增强社会安全的韧性。社区警务工作要主动摸排预谋准备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共同查改辖区在治安防控、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从而加力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由“被动保平安”向“主动创平安”转变,实现“精细管”“精密防”“精准打”,推动派出所工作由“主打”向“主防”转变。

二、峨眉公安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做法。

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公安部和省厅精神,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全面推行社区警务工作,以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和服务的新要求,并着重在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警务保障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推动了社警务工作创新发展。

(一)明确规章和措施。为扎实推动和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克服部分人心目中的社区警室就是养老室的观念,制定了《社区民警工作制度》《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坚持每季度对实体运作的社区民辅警考核,排出名次,并依此落实警务室工作经费。在实战中进一步优化《社区警务室考核办法》《社区民警考核办法》,以适应“主动警务”的新要求。要求社区实行“四不”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社区民辅警在社区警务室办公要求,将派出所的基层基础工作重心前置到社区、细化到警格,推动“下社区”向“融社区”转变,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二)加强力量和保障。结合全局民警的工作情况,引导鼓励从领导岗位上下来的同志积极参与警务室工作,调配民警6人充实到社区警务室,使得全局各警务室的力量得以加强,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不低于40%的要求。为激励默默契无闻,无私奉献的社区民辅警的积极性,全局加大对社区警务室工作同志的褒奖力度,近年来,有8名社区民辅警荣立三等功及市级以上表彰。坚持每年落实社区警务专项经费8万元,实现既让马儿跑,还让马儿吃饱草的良性互动局面,调动了社区民辅警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社区警务室工作创新发展。同时,根据“两项改革”后社区(村)管辖面积、人口状况、治安状况等,逐社区逐村明确社区(责任区)民警,并实行相邻警务区民警联勤机制,确保更多警力专职驻社区(责任区)工作,推动派出所警务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区(责任区),彻底解决社区民警“空挂”、社区警务“空转”问题。

(三)做好衔接和减负。为使社区警务室民辅警真正沉下心来在社区开展工作,社区民警不承担刑事案件侦破任务、不参与派出所值班备勤,不参与派出所辖区外群体性事件处置、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不抽调各类专项行动;实行“六警进社区”工作制度,以警务室为工作平台,社区民警协调政保、禁毒、交通、消防、出入境、巡警有针对性地将基础工作和便民利民举措延伸、落实到警务室,有效促进治安管理、巡逻防控、安全监管、外管工作等各项公安基础工作在社区落实;实行“群众找随时在”工作制度,社区民警合理安全辅警力量,确保社区警务室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让警务室成为辖区群众安全的灯塔,办事服务的驿站。通过进两委班子和“1+2+N”专群联动机制,有效调动街道社区资源,将各类治安积极要素吸纳进社区群防队伍,融入社会治理,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形成“社区有格、格中有警、警民共治”良好格局。切实要求社区民警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守好“一亩三分地”,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初始、把人员稳控在当地。

(四)做实夯基和延伸。派出所的基础工作是社区警务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为此,全局明确社区警务室承担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开展治安巡查、调处矛盾纠纷、承接网格接处警、服务辖区群众等工作,划定每月工作任务图、制定每周工作时间表、拟定每日工作路(径)线,实行每日工作派单制、工作清零制,对每日工作汇总归档,落实问效奖惩,确保社区基础工作常态化有序推进、全面落实落地。依托全科网格模式,动员党政、部门、学校、社区等网格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基层治理;依托综治平台和社区警务站,打通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小区物业、应急救援等职责壁垒,建立联防联勤制度;组建社区(村)、单位、小区、商铺四支巡防队伍,实现重点人员“责任联控”、矛盾纠纷“联动联调”、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延伸“向人民报告”触角,社区民辅警进入社区(村组)微信工作群、定“格”发放警民联系卡,密切警民关系,助力实现全科网格治理“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困难。

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社区警务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短板和难题。一是社区警务实体化运作还有难度。由于派出所“主防”工作在考核中难以量化,因此,社区民警被随时抽回参加所里打处及其他工作,致使社区民警空挂、社区警务空转、脱节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工作存在无人管的“盲区”,有的工作又存在多头管的“乱区”,久而久之,导致社区警务工作出现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二是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难以融入。在各级的有力推动下,村、社区都落实了社区民警、辅警进党(委)支部班子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间相互配合度不高,存在着同一个活,两批人分头干的现象,比如“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重点单位核查,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都存在着杀猪捅屁股,各用各的招,这反而浪费了资源,形成了内耗。在辖区遇有矛盾纠纷时,社区的需要警务室帮助,不一定喊得动,同时,警务室需要取得社区采集的信息和其他资源,也不能实现共享。三是社区警务工作单打独斗现象严重。实践中,社区仍过分强调派出所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以派出所“大包大揽”的方式开展警务活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警务治理的广度与深度,造成了部分本应由相应部门主导的事务,最终演变成了派出所或警务室为主导的情况,而需要现场解决问题的部门却成了看客。社区自治组织的先天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逐渐在社区治理中成为“边缘型组织”,造成社区警务室在矛盾纠纷解决和安全隐患排查中成了社区警务人员的独唱。

四、对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推动“深耕善治”转型的几点思考。

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是实现”就地解决“文章落实基本途径之一。要落实好这一重要举措,社区警务工作就要持续一着不让压降犯罪空间、一以贯之化解矛盾纠纷、一刻不怠防范风险隐患,一日不停热心服务群众。

(一)推动社区警务由大脚板向大智慧转变。新时代的社区警务工作,既不能丢掉的大脚板走天下的传统战法,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所谓的指点警务,把社区警务搞成办公室电脑终端警务,而要采取发扬既有的模式,也要搭乘数字化应用场景技术便利,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的提质增效。新形势下,警务室要依托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选配业务水平高、辖区情况熟的人员担任网格员,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实现对网格内各类警务、事务的全面发现和有效处置,形成信息接收、信息处置和处置反馈及登记归档的分工协作机制。社区邻里纠纷得不到有效调解会带来潜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是社区治理领域的一道“难题”。要充分发挥大脚板与群众面对面沟更畅通和智慧警务场景应用两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尝试利用警格与网格的“相互衔接”,为社区邻里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实现“双重保护屏障”。发挥智能化应用场景平台,尽可能地汇聚辖区内各要素的全量数据,把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及其他要素动态录入,实现对警务区地、人、物、事的全要素全过程无死角管控,从而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的目标。

(二)推动社区安全由小防范向大防控转变。“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就是要由社区警务力量牵头推动社会力量,如小区物业公司、公司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安全力量,共同参与构建起要素健全的各方治理权责体制,拓宽多方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以街面、小区、单位、重点部位为基本防控单元,发挥市域协同防控,形成整体防控格局。坚持传统的走访巡逻、上门入户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手段相结合、把基础性工作与创新性举措、专项打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实现对“人、地、物、事、网”等治安要素精准、动态管控,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基,确保百密而无一疏。持续保障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供给,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防控精准化、资源集约化、运行高效化”转型升级。依托双网融合模式,实现社区民警与社区网格员信息互通,协同作战,做到“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相辅相成,推动邻里纠纷隐患联查联治的强强联合治理模式。完善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网络员、小区(院落)长、街长”五级组织构架,压紧压实治理责任,实施“警格+网格”双网相融合,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织牢织密社区防控网。

(三)推动社区治理由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积极推动社区事务与社区警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1+1>2的效果,比如“一标三实”信息核实、重点单位管控、重点人员帮扶等工作,社区和警务室存在双方重复做的现象,因为信息和资源不能共享,就形成了内耗。事实上,社区事务中很多工作内容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范畴,如邻里纠纷矛盾调解,大部分都需要社区警务力量的参与。公安派出所可以积极探索,尝试利用警格与网格的“相互衔接”,在这些警务中,让社区民警成为推动社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牵头人,协调动员辖区内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小区院落力量,共同参与到平安小区治理中来,改变过去各干各的事,各看各的门的情况,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内耗。把社区民警由过去的社区治理参与者升级为社区治理的主导者,从而实现与社区及辖区内各单位间信息联采、纠纷联调、隐患联治、治安联管、安全联宣、平安联工作,达到节约成本,减少内耗,提高效能的目的。

责任编辑:齐梓怡

监督热线:010-63379766 监督举报邮箱:fzzglz@163.com 投稿邮箱:fzzglz2016@163.com
本网所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法治廉政网视"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常年法律顾问:策略律师事务所 法务联系:庞理鹏 执行主任律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 09595 号
京ICP备16061882号-3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 (2017)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