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的落实落地,基层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建设主力军和重要力量,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治安形势变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深耕善治转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我局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聚焦日趋严峻的各类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高品质生活需求,全局围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战略部署和区域特点,以“打造最安全旅游城市”为目标,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目标化引领,理顺“处”的机制。
一是“快”接派,改进接派警模式。110报警服务台24小时高效运转,强化“一分钟派警”,着力推动接警与派警同步,接报重大敏感警情时,迅速问明事项、警情位置,将一线作战单元和街面巡防处力量纳入调度指挥,精准指派、梯次调度就近警力赶赴处置,做到“边接警、边派警”,压缩中间环节,提高重大敏感警情处置效率。二是“快”反应,落实巡防四项机制。根据治安形势和旅游淡旺季,将巡防警力重点放到医院、学校、夜市等案件高发、人口密集、防范薄弱、重点单位等部位,着力打造“巡防+处突+接处警”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动中出警确保“135”快速响应,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和控制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快”联动,提升应急响应质效。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120救助机构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延伸管控触觉,强化基础性、源头性防控,做到“群众所需、警有所应”,以最近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联动处置,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全力护航。
(二)立体化布局,织密“防”的网络。
一是织密圈层查控网。构建“4站8岗2点”峨眉治安防控识别圈,建立“重要节点战时勤务、敏感节点应急勤务、日常节点常态勤务”联动模式,推动区域驻守、合成巡防、应急处突多维合一。二是织密中心巡防网。实行武警联动联勤、交巡联动共治,建强路面巡逻、专业处突、点位执勤队伍。将街面、地下、低空、网络纳入巡防体系,采取全线巡查、定点停靠、穿插巡控等方式,实现“点、线、面、块”融合巡防。三是织密科技防范网。布设4大类3万余套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建成“天网”“雪亮”高清视频监控3102路、人脸识别40路、车辆卡口35个,初步形成以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抓拍为支撑的感知防控网。
(三)实战化驱动,优化“治”的体系。
一是优化警务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名山、绥山、峨山派出所“两队一室”机制改革,持续开展社区警务室标准化建设。落实“派出所主防”责任清单,做细“一标三实”等基础工作,强化各类治安要素管理管控。二是优化融合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基层派出所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村一辅警”等治理模式,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驻村警务助理分别到辖区9个乡镇、24个社区、128个村担任职务,“三进班子”覆盖率达100%,实现党务、政务、警务同开展共促进。三是优化群防群治体系。依托社区警务室、小区“平安e站”、综治中心等平台,建立社会治理队伍145支、1430人。探索开展庭所对接、律师进所、联动调处等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全社会广泛参与,个别单位争创工作认识不足,片面认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感知设备偏少。信息化基础建设整体规划不足,智慧公安建设投资大、硬件设备多,相对于峨眉的城市规模和区域面积,“天网”“雪亮”等监控设备数量仍然偏少,部分区域还有盲区和死角。
(三)数据赋能不足。经费短缺仍然是制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信息系统、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视觉计算”“融合计算”等数据赋能手段还未大范围使用。
三、对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工程,也是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工程,要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城市治安立体化、防控一体化新格局。
(一)坚持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统筹资源、集中力量、狠抓落实。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公安机关当好主力军,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任务,共同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组合拳”。三是引导社会参与。大力发展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深入发动行业组织、网格力量、物业保安等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发展、规范、壮大峨眉义警、红袖标、治保会等队伍,筑牢警民携手平安防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二)坚持科学布局、科技赋能。一是加快智慧公安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市智能感知采集前端建设,强化条线业务数据与公安大数据融合,畅通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以服务实战为导向,深入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应用模型开发、研判产品输出,为实战提供点对点、定制化、伴随式数据支撑。二是加快战防体系建设。加强刑事技术实战支撑体系和一体化整体作战体系建设,建强执法办案规范化体系,完善执法办案规范化工作指引。积极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建设,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合成作战体系,推动“情指行”与“巡防处”机制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村社警务室、智慧派出所、街面岗亭等防控支点建设,强化圈层查控、要素管控,不断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三是加快社会资源融合。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公安警务数据、政府管理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网络数据等整合汇聚力度,加快与相关部门特别是社保等部门数据融合,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社会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三)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一是深化派出所建设。深入实施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健全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做实“两队一室”,严格落实“三每”制度,社区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驻村辅警切实发挥“八大员”工作职责,做大做强派出所这一综合战斗实体。二是深化重点管控。全面加强党政机关、重点单位、营业场所、特种行业、交通枢纽等重点部位防控,指导督促配齐治安保卫力量。分级分类管控“三失三气”、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和刑满释放、扬言报复、涉毒高危等治安重点人员。紧盯退役涉访、投资受损、小区业主、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维权”动向,推动落实属地主体、行业主管、公安主动三个责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深化矛盾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六进六边”工作,推动社区“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摸排、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完善高风险警情预警模型,落实多元化解、协同处置措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消除在本地,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和“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峨眉山市公安局
侯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