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正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河南,正面临着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机遇。
中国的旅游大省很多,就河南而言,打造县域全域旅游精品模式是否可行?有哪些实操策略与行动路径?65期《顶端调研》推荐本篇报告。
顶端新闻中原策特约撰稿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 戚建庄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和意义
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被公认为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它塑造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发展的有效空间,使之成为人们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与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在于:
1、全域旅游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化。 由于全域旅游具有的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基本特征,迫使领导者必须用联系的方法去看待旅游,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统领全局,采取科学的政策措施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2、全域旅游可以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的贫富差距,一定程度影响到公平正义的有效发挥。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农村特色小镇开始勃兴,田园风光成为人们观光的对象,城乡将会加快融合,原来的二元结构便会彻底打破,代之而来的是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和谐。
3、全域旅游可以进一步推进发展环境的改善。 全域旅游催化了全社会参与旅游业的热度,农村、城市、社区、街道、工厂、学校等各个角度,自然与人文融于一体,都达到了环境优美的境界,处处给人惊喜和享受,开放的大格局就会形成,有了近悦远来的客观环境,各项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4、全域旅游可以进一步推进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通过全域旅游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了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河南具备全域旅游的县域概观
河南具备全域旅游的县市有许多,济源市、巩义市、林州市、辉县市、嵩县、卢氏县、鲁山县、西峡县、新县等县域,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备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堪称河南省全域旅游的佼佼者。下面以巩义市为例加以说明,我们能感受到县域全域旅游的喜悦。
巩义市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优越,山河拱卫,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相互辉眏,具有全域旅游的叹为观止的优势条件。
1、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南河渡镇寺湾村大力山下的石窟寺,是开凿于北魏的皇家石窟,距今已有1500余年,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站街镇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杜甫故里,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皇陵,是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共有300余座陵墓,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千米,所存700多件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陵涵盖了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
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地上的双槐树遗址,是一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遗址,其历史可追溯至?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约5300年左右)。?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中心聚落。
青龙山深处的慈云寺一直被视为中国佛教寺庙祖庭。保留了不少建庙时的遗迹,以各朝代的石刻而闻名。
2、名人文化资源优势
巩义自古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一批志士仁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领文明之先、开一代源流,为华夏文明的创建与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
孔子称赞的天下贤士程本。春秋时晋国巩(当时巩东部属晋)人,程本年老归晋,隐居于巩东石臼泉(今米河镇程寨),著有《子华子》二十四篇,汉代名家刘向校定,流行于世。
战国时引锥刺股的外交家苏秦,东周巩邑(今鲁庄镇苏家庄)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世界首位植物学家嵇含,西晋亳丘(今巩义鲁庄)人。他将岭南80余种植物,分为草、木、果、竹四类,写成《南方草木状》三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比西方植物学专著要早一千多年。书中所载生物防治、竹篾水上育苗以及绍兴女儿酒,均为举世最早之记述。
3、豫商文化资源优势
康百万是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康百万的发家史是一个从普通农家到商业巨头的传奇故事。他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非凡的胆识以及勤奋努力,逐渐积累财富并拓展业务,最终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同时,他也注重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壮大,通过培养后代成为商业精英,使得家族事业得以延续,成为豫商的杰出代表而名垂千古。
4、山水文化资源优势
河洛镇神北村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 是伏羲发现天然太极图的地方,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伏羲山境内的雪花洞,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 34.55 平方公里,人文与自然景观 126 处。
总体特色是:山青、水秀、寨古、洞奇、庙幽。俗有中原“小桂林”之誉。 5 公里以上的峡谷 18 条。以小龙池为代表的潭泉有 30
多个。以秦建玉仙圣母庙为中心的庙宇 200 多座。隋唐以来遗存于众峰巅之上的 30
多座古城寨堡被国防科工委誉为“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中华第一城堡群”。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军、徐子荣在这里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革命遗址 21
处。玉仙河贯穿全境,沿玉仙河两岸,依次可见到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地质地貌,专家称浮戏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原洞穴之乡”。
竹林镇境内的长寿山景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十大红叶观赏基地,大小景点有80多处,步道累计全长86公里,主要景点有风情古镇、五连池、龙龟广场、三星宫、红叶长廊等。
青龙山在巩义中部偏南,古称霍山、天陵山。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海拔1042米,面积56平方公里。
坞罗水库位于西村镇坞罗村砖桥附近。处于东南的坞罗河与石关河汇合处,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以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也是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水域景观优美
,群山环抱,峰峦绰约,林木葱茏,植被茂密,水域面积开阔,山水相连,翡翠一体。
上述涉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几乎涵盖了巩义市全景。可以不夸张地说,巩义市的这些自然和人文优势相得益彰,是其他县域无法比拟的。精益求精的打造,将会成为河南省县域全域旅游的精品杰作。
三、关于打造县域全域旅游的建议
尽管河南诸多县域具备全域旅游的良好条件,但从发展前景而言,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可塑性亦极强。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县域全域旅游高质量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战略思维,将县域全域旅游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全域旅游规划是指导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创新需要从旅游资源重新定义、分类与评价等基础性工作着手,修订和实施符合旅游发展实际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和技术路线进行全新的探索,使规划真正发挥功效,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发展实践。
推动县域全域旅游,需要科学规划来指导,充分体现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的结合与互补。从宏观规划而言,省、市、县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要给予县域全域旅游应有的战略地位,重点支持巩义市等具备全域旅游优势条件的县市加速发展,推而广之,提升全省县域全域旅游发展的质量。从微观规划而言,每一个景区都要精细绘制责任范围内的图画,使故事的叙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对游客强烈的吸引力,乃至达到留恋忘返、常看常新的境界,由此注入县域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魂魄。
2、加强结构调整,推动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融合
统观县域景区现状,基本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山水资源,为天然形成。二是寺庙、庄园、古村镇、名人故居等人文建筑,为历史遗存。三是城市公园、特色街道与小镇、花卉园林、果蔬基地,为当地依据地理优势和传统习惯,新建的具有观光性质的景点。但全域旅游特征不太明显,布局相对单调。顺应时代发展走向多元,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要注重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山水旅游必须寓于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地理知识、植物学理、文学故事、风土人情等;观光历史遗存必须赋予山水景致的美感,比如小河绿水的环绕、树木花草的点缀等。二者融汇贯通了,即可辉映成趣、魅力无穷。要聚焦城市和乡村的有机融合,城市树木掩映、花草飘香、水波荡漾;乡村走向小镇,可见春花烂漫、瓜果炫彩、民俗闪耀、食谱琳琅,秀丽风光加韵味十足,处处诱人。实现了这两个有机融合,便可游弋于全域旅游的美妙图画中。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域旅游的顺畅衔接
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全域旅游的必备条件。就景区建设而言,现代信息设备、环境卫生设施、安全保卫措施、道路停车场所、休闲娱乐空间、餐饮服务门店等,都需要统筹布局,不断完善,提升旅游观光质量。就县城而言,要搞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与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公园文化相得益彰,使其绽放出魅力城市的光彩。就景区相互间的道路而言,尽可能形成绿色观光带,河岸绿柳摇曳,四季鲜花盛开。条条大路特色纷呈——樱花大道、月季大道、银杏大道、梧桐大道英姿招展,可供观光拍照。特色道路与城乡各个景区无缝连接,即能形成全域旅游的优良环境。
4、设计好全域旅游线路,加快向沉浸式旅游转变
观光情景由走马观花向沉浸式发展,既要设计好科学旅游线路,做到网上与线下相结合,由旅行社团全力实施,满足不同游客的观光需求。又要深刻挖掘观光主体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景区故事,加强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开阔游客的知识视野,增强其追求美好境遇的心理感受。
一言以蔽之,随着景区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景区间无缝对接的逐步实现和科学的线路引领,游客便会进入沉浸式境界,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就会打造出来,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