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今天是:
监督热线:010-63379766

生态旅游当前位置:首页-生态旅游

戚建庄‖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3/7/17 15:02:45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戚建庄

我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发展,绩效和成色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乃至成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整个世界的旅游行业都出现了不景气的状况,我国亦然。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下,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部署安排,旅游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全面复苏。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旅游行业充满自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全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迈进。

旅游行业是无边界产业,可以拉动交通、物流、商业、生产、消费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乃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对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三点思考如下:

一、把握正确方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要求,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新时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路径、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也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旅游行业,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尽快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推进国内国际传播,抓好宣传营销协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让古都文化的诗韵、井冈山的火炬、黄果树的瀑布、海南岛的椰风、桂林的山水、苏州的园林、青海湖的风光、布达拉宫的钟声、陕西的大院、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等无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现实中、在网络上,都更加美丽,更加迷人,使中国成为世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二、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加快文旅业态融合

文化魂魄,是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关键所在,善于围绕特色主题展开景观设计和业态布局,使物质文化与非遗文化、历史画卷与现实景象、时间维度与空间结构有机融合,以实现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国的名山大川很多,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有着枚不胜举的旅游景观,诸如:泰山、黄山、天山天池、张家界;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壶口的黄河瀑布,哈尔滨的黑龙江;西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等等。这些闻名遐迩的地方,脍炙人口,令人崇尚。尽管如此,也需要深入挖掘各种文化元素与景区旅游进一步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文化旅游业态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如:故宫、韶山、黄鹤楼、趵突泉、延安、西柏坡、长城、土楼、敦煌石窟、吐鲁番、月牙泉、武当山、少林寺、乌镇、三坊七巷……名人文化与故居文化的有机结合,宗教文化与场所文化的相互融合,古镇风情与乡村旅游的相得益彰,红色文化与休闲旅游的映衬互补,民俗文化与特色旅游的精妙体验,展馆文化与研学旅游的融会贯通,还有影视动漫、综艺网红与IP旅游、直播旅游的创意尝试,等等。都需要在实践借鉴中,树立新形象,建立新坐标,塑造新内核。

三、做好科学规划,拓展多元融合模式

全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搞好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对文旅融合战略和目标的规范,可以有效的发挥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整合相关经济和社会力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而正确引导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

做好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系统总结和坚持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可行路径,注重发挥旅游业发展的组织优势、机制优势、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做好科学规划,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旅游为民发展导向,深刻把握人民群众旅游需求,以丰富优质、安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做好科学规划,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指导旅游业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力量重点攻关,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做好科学规划,一定要拓展世界眼光,强化国际视野,既要学习借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成熟经验、有效方式,又要及时总结推广我国旅游业在促进减贫、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推进旅游业结构性优化和提升,使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健康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拓展多元融合模式,要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样板,使之能够依托绿水绿道、青山丘陵、公路桥梁、都市乡村等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旅游化的开发,并串联区域文化场所及标志性景观,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饮食文化优势,强化信息技术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最终形成享誉中外的绚丽多彩的生态观光、时尚休闲、文化研学、旅游消费聚集带。

可以预见,中原地区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的众多景区,黄河小浪底和穿越河南的南水北调工程,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等文旅景观,都会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和河南人民的奋斗中,得到提升和弘扬,并以高质量的发展,为中原崛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光增彩!


责任编辑:李雪红

监督热线:010-63379766 监督举报邮箱:fzzglz@163.com 投稿邮箱:fzzglz2016@163.com
本网所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法治廉政网视"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常年法律顾问:策略律师事务所 法务联系:庞理鹏 执行主任律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 09595 号
京ICP备16061882号-3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 (2017)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