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佳芳 通讯员
王淼仙):渭河之畔,碧波荡漾。作为西安城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渭河生态保护区不仅承载着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重要功能,更是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西安城北生态屏障,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草滩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以主动警务为引领,创新构建“生态警务”新模式,从源头预防、动态巡查到多元共治,全方位守护渭河生态安全,让千年古河焕发勃勃生机。

织密巡查网络,主动出击消除隐患
草滩派出所针对渭河生态保护区范围广、地形复杂的特点,打破“坐等警情”的传统模式,成立由民警、辅警组成的“渭河生态巡查队”,联合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巡逻。巡查队采用立体巡查方式对涉生态环境违法等行为进行排查;同时对滩涂湿地周边非法捕捞、倾倒垃圾等现象及时制止;空中借助无人机搭载热成像设备,对隐蔽区域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
随着夏季的临近,巡查队还承担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重任。5月初,巡查队在徒步巡逻时发现,几名年轻人为了追求清凉,冒险进入河道浅水区游泳。当时正值汛期,水流看似平缓却暗藏漩涡,民警立即用扩音器大声劝阻,及时将他们带离危险区域,并耐心讲解野泳的危害。自主动警务实施以来,草滩派出所累计开展联合巡查120余次,查处涉生态违法行为23起,同时成功劝阻危险行为40余起,保障群众平安纳凉。

科技赋能预警,智慧防控精准发力
草滩派出所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在渭河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布设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水面漂浮物、违规船只、非法倾倒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同时,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对保护区历年案件高发时段、区域进行分析研判,形成“风险热力图”,提前部署警力开展针对性防控。
每年春季,渭河生态保护区都会迎来数万只候鸟停歇栖息,草滩派出所将候鸟保护纳入生态警务重点工作。今年3月,巡查队员通过无人机监测发现,某滩涂区域出现可疑人员活动迹象,疑似存在盗鸟风险。民警立即联合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展开调查,成功查获非法捕鸟工具2件,解救被捕获的野生鸟类3只,并及时移交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为提升候鸟保护能力,派出所还联合林业部门组建“候鸟守护志愿队”,发动周边群众、环保志愿者参与巡护,定期开展“爱鸟护飞”宣传活动。今年以来,草滩派出所累计开展候鸟保护专项巡查40余次,救助受伤候鸟17只,让渭河成为候鸟安心停歇的“生态驿站”。
“以前靠人力巡查,效率低且存在盲区;现在通过智能设备,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系统会立即推送预警,我们能第一时间处置。”草滩派出所所长许朝睿介绍道。科技赋能让生态保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深化警社共治,筑牢生态保护防线
草滩派出所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广泛发动辖区群众参与生态保护。联合社区、志愿者团队组建“渭河生态卫士”联盟,通过定期开展“保护古河”主题宣讲、生态保护知识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设立“生态警务联络点”,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鼓励群众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提供线索。
在夏日傍晚的纳凉人群中,民警常常化身“宣传员”,向群众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护渭河是每个人的责任,遇到可疑情况都会主动联系我们。”草滩派出所民警表示。截至目前,派出所已收到群众有效线索18条,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超1.2万人次,形成了“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
“主动警务的核心在于‘防患未然’,渭河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懈怠。”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草滩派出所的实践证明,只有主动作为、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才能让生态保护行稳致远。”下一步,公安未央分局草滩派出所将持续深化主动警务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守护渭河碧水蓝天,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