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不朽诗文铸灵魂,
滕王高阁传神韵。
山水有情常歌舞,
云天作证记功勋。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历程中,创造了数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人的智慧成果,既标志着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文明进步的程度,又影响着后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创造力的发挥。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记载在历史教科书上,活在人们的心中,闪射着璀璨耀眼的光芒,那种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创造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个高峰攀向另一个高峰。
文化那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创造力之内涵,在滕王阁表现得尤为突出,历经1300多年28次毁灭与重建,瑰伟绝特的英姿巍然屹立于赣江岸边和世代中国人的心中,无可撼动。
这种无可撼动的魅力,一方面来自滕王阁建筑艺术的巧妙构思——既宏伟飘逸,又浑然天成,加上帝子享用时所营造的鼓箫歌舞之神仙境界,引起了民间百姓对太平世界美满生活的热烈追求——于是,众口皆碑,争相传颂。另一方面来自历代文人骚客赞美滕王阁的诗篇——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当属领袖诗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色,令所有爱美的人神情向往。就目前而言,虽然大多数国人未到过南昌目睹滕王阁的神韵,但他们却从中学课本里研读过《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明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株连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人们就是背诵着这绮丽绝伦的诗篇慢慢长大。如同大多数人没有见过鹳雀楼、黄鹤楼和岳阳楼一样——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通俗自然、气势奔放、意境开阔的诗句,让我们联想到诗人在傍晚登临鹳雀楼凝目远眺的兴奋神态……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览胜之作,使我们看到了黄鹤楼的古今变化以及如画的长江,烟霭沉沉,色彩鲜明,勾起了诗人的淡淡乡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描绘洞庭湖气象万千景物的基础上,唱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昂扬急切,又博大深沉的千古名言……这种不朽的传统文化精神深深地牢牢地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国度,经历了多少风雨,创造了多少辉煌,都不会忘记这种浓烈的民族情怀。并且一定会用它去审视世界,去赞美生活,去欢度人生……
毫无疑义,物质的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是现实的直接的,容易被强力摧毁,经历了一定阶段历史烟云的熏染之后,很容易被后人忘却。没有被后人忘却的自然物质是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的永恒,还有那铸就了人类魂魄的物质创造——滕王阁、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等等,等等。
那铸就魂魄的物质创造,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和物质财富。日月星辰的灿烂,山川河流的壮美,均是因为人类文明和精神的伟大与永恒!
200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