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终身学习的教育家父母,与孩子共进步
——从叶圣陶教育理念谈子女培养
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新的一年,非常高兴和大家又一次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话题。
我们之前交流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家庭教育故事。今天,我带大家走进另一位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世界,分享他的育儿经。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这就是“叶圣陶和他的孩子们”“叶圣陶倡导的父母观”“叶圣陶的家庭教育观”。
叶圣陶和他的孩子们
叶圣陶先生出生于1894年10月28日,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先生诞辰130周年。先生是江苏苏州人。经历过晚清、民国、新中国建立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的历史节点,1988年2月16日去世,度过了长长的一生,享年94岁。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担任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先后出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还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职务。先生在这长长的一生里,曾经主持编辑出版了各类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大约有五百多本。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先生的作品有很多,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有《小小的船》(一年级上册第2课)、《瀑布》(三年级上册第21课)、《荷花》(三年级下册第3课)、《爬山虎的脚》(四年级上册第10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第17课)等等,中学入选的作品也有很多,大学也有。这些作品,虽然在建国初期,已经进入到教材里,但是历经多次的教材删改,这些作品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国人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喜欢读的童话《稻草人》也是叶老所写。
叶圣陶的一生,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也在他对三个孩子——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的起名,包括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长子叶至善是著名的编辑家、科普作家、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女儿叶至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外文编辑;三子叶至诚是著名编辑家、作家、南京《雨花》杂志前主编。
叶家第三代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都很有建树,比较有名的是叶兆言,他是叶至诚的儿子。除此以外,还有中国少年报的文学编辑叶小沫,她是叶至善的女儿。叶家第四代还有许多人活跃于各条战线上,在文坛上很有名的是叶兆言的女儿,她叫叶子,现在在南京大学任教。
从第一代的叶圣陶,到第二代的叶至善、叶至美和叶至诚,再到第三代的叶小沫和叶兆言,第四代的叶子,真可谓是“叶叶生辉,生生不息”。叶氏家族跨越了中国百年的沧桑,文脉没有断绝过,枝繁叶茂、声名远播。我们不难看出,家风传承之下,叶圣陶就是这个家族的根源,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叶圣陶倡导的父母观
叶老认为父母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就会受到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他认为:
1.做父母就要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叶圣陶在《父母的责任》一文中明确指出:父母应该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他还认为“教育一个婴儿或孩子没有母鸡教育鸡雏那么容易,除了本能以外,还需要知识技术等的帮助。”
先生的三个子女在先生的指导下出版了一本习作集叫作《花萼与三叶》。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长子叶至善曾谈到过一个场景,“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的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
这样的一个场景,我每每读到的时候就非常赞赏,也非常感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典范的家庭教育的氛围。
同时,叶老还认为,教育有正确的和错误的区别,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家,许多教育经验和理念是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的。犯点小错误也没有关系,最可怕的是“不教育”,这才是最大的错误。所以,我们当父母的真的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这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2.为父母得兼充专家
叶老认为“为父母得兼充专家。”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履行抚养职责,还应在多方面成为“专家”。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父母比较重视满足孩子的身体的需求。挑最好的食物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给孩子。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不尽然。真正的爱,是给孩子心灵上的关怀,是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
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就曾经分享,她和表姐第一次离开大人结伴远行后,爷爷问了一大串关于旅行的问题,引导她们多观察、多思考。先生还鼓励孩子们多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生活、记录所见所闻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积累知识、锻炼思维。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先生为子女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他家中藏书丰富,他经常和子女一起阅读,分享读书心得。在子女还小的时候,他会为他们朗读故事书,帮助子女理解书中蕴含的道理。
爱孩子需要智慧,智慧则需要学习。所以,父母还是应该努力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叶老一生热爱阅读、笔耕不辍,他的孙子叶兆言曾谈起祖父80多岁还在书桌前坐八九个小时写作,叶子也经常看到父亲叶兆言留给她写作的背影。在先生的影响下,叶家子子孙孙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想要孩子热爱阅读,我们自己就要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希望孩子诚实守信,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种需要限制自己,需要作出榜样的生活,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做出样子,比再动听的说教都更有效。
4.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叶圣陶先生在孩子们小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去陪伴孩子,与他们聊天、分享见闻、讨论问题,手把手教他们修改文章。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也让他们更加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和教诲。
先生的长子叶至善51岁的时候,曾经在我们河南潢川县五七干校待了三年。叶先生在北京,叶至善在潢川,两人经常见不到面,那就通过书信往来相互交流。《干校家书》这本书就记录了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近70万字。在这本书里,叶老通过书信经常向叶至善询问他在当地的生活、劳动情况以及对他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导勉励子孙。这些信件也成了当时叶家儿女和孙辈们精神上的坚强后盾。
所以啊,只有深入沟通交流,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叶圣陶的家庭教育观
叶圣陶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皆先入为主。”我们可以跟着叶圣陶先生学习哪些家庭教育理念呢?
1.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叶老认为,教育与种庄稼相仿,绝不像工业。这句话出自叶圣陶先生晚年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还用了丰子恺先生题为《教育》的一幅漫画的故事。丰子恺先生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一本正经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做泥人,用泥团做原料,往模子里一按,就成了产品--预先设计好的泥人。叶圣陶先生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和方式,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被批量生产、统一塑造。
叶先生在子女的学习上,从不强行设定目标,而是尊重他们的兴趣。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年幼时成绩不好,小学曾留级,初一又有多门功课不及格。但叶圣陶并未对他发脾气,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将他转入一所适合他的中学,并鼓励他发展兴趣爱好。在父亲的包容和引导下,叶至善未因成绩不好而消沉,在学习之余,热爱养蚕,喜爱音乐,观察学习工匠制作器物等,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个科普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个性,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多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对数字敏感,还是对文字充满热情;是喜欢动手实验,还是擅长艺术创作。只有尊重孩子的独特之处,才能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2.要培养孩子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视,他敏锐地发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这也是他著名的教育论断。
先生专门写了篇文章,叫做《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他指出第一个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第二个就是“妨害他人的习惯”。这两种习惯千万不要有。“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听起来有些拗口,是指一个人总是随性,今天东明天西。这些今天东明天西的东西倒反成为一种习惯了,牢牢地在身上生根了,那么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这最要不得。比如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主动预习、复习、做笔记的习惯,做事就会散漫没有规律。“妨害他人的习惯”很好理解,就是会对别人产生不良影响的习惯。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乱丢垃圾等,这些习惯会给别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诸多方面带来不便和危害。
冬日里儿子没把屋门带上,叶圣陶便说:“怕把尾巴夹着了吗?”后来便只以“尾巴”两字提醒,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孩子冷天随手关门的习惯。他还注重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习惯养成,如教育孩子走进屋子要轻轻推门,不要“砰”的一声把门推开,以免打扰他人。这些习惯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美德。
现在有些孩子玩手机上瘾,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有的孩子不爱运动,体质差,抵抗力弱,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其等孩子长大再后悔,不如现在就帮他改掉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在不断地探索中真正找到自我,养成良好的习惯。
3.培养孩子自主能力
叶圣陶特别注重培养子女的自主能力。他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小事到学习任务,都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学会自主学习 :先生从不强迫孩子们学习,只是要求他们每天读些书、写点东西,但读什么、写什么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他不过多干涉,让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和写作内容,从而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主性。
鼓励自主思考 :孩子们读完书,还要跟先生讲讲都学了些什么,写作完还要帮忙改一改。在指导过程中,他给孩子们提供思路,却不具体说哪里不好,要改成什么,总是保持着对孩子独立思考的鼓励,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修改和完善文章。“三叶”在父亲长期的写作指导下,都有了很深的文字功底。1942年年底,他帮儿女三人出版了文学合集《花萼集》。两年以后,叶至善兄妹又出版了第二本习作集《三叶》,后来这两本书合二为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花萼与三叶》。
重视自立自理 :先生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整理书包、安排学习计划。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帮忙择菜等。通过这些家务劳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做事的方法,更培养了责任感和自理意识。
孩子总要独立地走向世界,走向生活的。父母不能够永远成为孩子的帮手、孩子的拐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也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多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会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随之增强,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的观点也是我长期以来坚持的,也是强烈希望我们家长能够带着孩子做到的。
让孩子自主自立自理,不代表父母不用管。父母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教导他们基本的自理技能,像穿衣、洗漱等。当孩子尝试自己做事情,比如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计划,引导他们考虑得更周全。同时,父母也要做好监督。孩子在自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比如无节制地玩游戏而忽视学习,父母要关注这些情况,适时提醒纠正,确保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此外,父母还是孩子的安全保障。孩子在探索世界、追求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父母要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会自主自立自理。
叶老认为,父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总是融入到了生活当中,一点一滴都是教育。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陪伴、用爱去引导。让我们以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好习惯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做好言传身教,自己也要深入学习,做终身学习的教育家父母,与孩子共进步。
家长朋友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谢谢大家!
来源 | 河南省实验小学家长学院校长讲话